發表主題: (轉貼)眉間白毫及"出廣長舌相",這個問題...梵文怎麼說?
主題發表人:123456(jim7722) 2007/04/23 17:31:10
1.眉間白毫,大光普照...梵文怎麼說?
2."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梵文怎麼說?
3.就是"出廣長舌相",這個問題...梵文怎麼說?
以下是轉貼整理自靜涵兄的貼文
原始文件及討論主題如下(原始文件很長)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4204&page=1
由於收到網友的指教,希望看到末學作的研究。因為還沒有全部完成,至少要到六月以後才能全部完成,所以無法完全公開,在此致歉。謹奉獻出部分研究給大家參考。
【羅馬譯音】:
kiṁ kāraṇaṁ Mañjuśirī iyaṁ hi
raśmiḥ pramuktā naranāyakena|
prabhāsayantī bhramukāntarātu
ūrṇāya kośādiyamekaraśmiḥ||1||
【句義解析】:
kiṁ kāraṇaṁ Mañjuśirī iyaṁ hi
raśmiḥ pramuktā nara-nāyakena|
prabhāsayantī bhramukāntarātu
ūrṇāya kośād iyam eka-raśmiḥ||1||
【竺 法 護】:文殊師利,今何以故,導利眾庶,放演光明,甚大威曜,出于面門,
神變遍照,十方凈然
【鳩摩羅什】: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現代漢譯】:文殊師利,是什麼原因?導師要放出發光閃耀的眉間從旋毛裡蘊藏的那一道光明?
--------------------------------------------------------------------------------
以下是轉貼整理自靜涵兄的貼文
我再重述一遍:好的經典名相理解很重要,這可以防止自己理解佛法錯誤以外,另外的作用就是免於受到外道蠱惑欺騙。
中國佛教在進入各個歷史階段時,附佛外道也是同時有自己的發展歷史。但是你看附佛外道興起,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注意看,是不是因為你覺得佛法很深,從正統佛教這裡接收不到佛法,看見那些附佛外道能夠"做到"一些正統佛教作不到的,如"神通","身體健康"諸如此類的課題,這些才會吸引信徒去朝拜他們,所以假的佛法才會大行其道,是不是?這是我們台灣佛教現在面對的問題,別怪人家出來欺騙世人,要看我們自己是不是具足了成為附佛外道信徒的要件:怕麻煩,要速成,不用心,貪嗔癡等這些條件?
當你佛經看不懂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你聽到人家有靈異傳奇的時候,你會怎麼想?
不管是哪一家附佛外道",其實他們本來也是要學佛,也要求解脫。但是他們對佛法理解不正確,也不完整,才有扭曲了佛法教義的可能。
光是這個單字"淨法眼",還是"法眼淨",對你而言究竟是名詞?還是形容詞?在你還不了解的時候,淨法眼是一個形容詞,你只能說,這人的知見"很像"有"淨法眼"。但是如果淨法眼在你的理解是個名詞,你一定會知道定義,與條件。這是兩者不同的東西。
我們常說某人有修行。請問你崇拜的"修行",是他的"神通",還是他的品格,為人?還是你有其他的定義,說明那人值得你"崇拜"?不管你崇拜的是甚麼,這都說明了你對佛法理解的程度到哪裡。譬如說:
媽祖也很有修行,因為她有神通。所以你會崇拜她。
三太子也很有修行,因為他常常以乩童化現人間,幫助很多人,所以你會崇拜他。
耶穌也很有修行,因為好多人都稱讚他,在他的福音裡面,讓很多人喜樂,所以你會崇拜他。
阿拉很有修行,因為祂讓我在沙漠裡面走得很安心,不怕一切,所以我會崇拜祂。
你崇拜的理由,很重要。這意味著你把"值得崇拜"的地位放在哪裡。也象徵你的價值觀在哪裡。
今天佛教追求的是甚麼?這我就不多講了,讓大家多多體會。
說明:
很重要的一點:今天我做這個工作,不是要推翻祖師的漢譯。而是講一個方法,透過原典,我們從原典裡面讀到的東西,可以還原祖師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就是我要講的重點所在。大家千萬別誤會了,我靜涵沒有那麼偉大,況且這不是只有我靜涵才能做的,每個人都能做的,簡單的查字典,串文法,就這樣翻譯出來,古代的祖師也是這樣做的。
但是古代的祖師翻譯和我現在做的翻譯有甚麼不同?我告訴大家,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祖師,特別是竺法護,鳩摩羅什這些很熟悉印度佛教環境下的祖師大德,特別是鳩摩羅什,大家讀過佛教史就知道,他的翻譯是針對校正竺法護的本子,所以我這樣做,目的就是追蹤鳩摩羅什怎麼去校正竺法護的翻譯。因為這兩位祖師都很熟習當時印度佛教環境,所以他們的用字,才是我要關注的重點。
佛祖曾經說過,凡所有名相都是假名,所以這是在印度的時候,連梵文,巴利文就已經是佛所說的"假名",為什麼是假名?因為這些單字都是一般印度宗教都在使用的名相,但是佛教有其獨特的詮釋,所以與一般印度所使用的意義有些不同。因此祖師所選擇的翻譯,是有其傳承上解釋的考量。這就是我要追求的答案所在。
我所用的摩威梵英辭典,是印度普通梵文辭典,並不是專門為了佛教而設的字典,而梵漢辭典,是以大梵和字典為基底所編的詞典,大梵和是一本以佛教為主軸的解釋梵的文字典,所以兩者立場不同,因此才值得拿來比較。那我的邏輯是:我們先了解普通的印度名相,也就是在印度的生活環境裡,這個名詞的意思是甚麼?然後比較翻譯後的中文是甚麼意思,這樣逐步就了解祖師想傳達的意思。慢慢你會找到比較精準的解釋,你所找到的,必然是屬於印度的解釋,就可以避免揣摩與猜測所造成那種謬誤。
我想要這樣做,才有辦法把經典回歸到修行的層面去。
不是說我會讀梵本就很了不起,一點都不是。梵文,就和英文一樣,你要習慣它。我解讀的梵文也不一定都正確,我還需要我的老師指導。
像從上面那首詩,"白毫",鳩摩羅什翻譯這樣,後來成為了佛教傳統用語,現在也有甚麼白毫烏龍茶之類的,"白毫"成為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可是鳩摩羅什翻的"白毫",梵文裡面有講到了"眉毛",可是那不是"白色的眉毛",是很特別的"發光的眉毛"。事實上是眉毛已經,閃閃發光,這道光是從發光眉毛的中間射出來的。所以大家讀彌陀讚: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當中有句:白毫宛轉五須彌,這可苦了解經的法師,你想白毫,當然我們都知道那是眉毛,從字面上來講,"眉毛"怎麼把五座須彌山給捲起來了?或許你看過電影無間道,你就會想說,阿彌陀佛是不是用神通力量,有像姥姥那樣長長的舌頭那樣,伸得長長的,把須彌山全部蓋起來,要這樣講的話,阿彌陀佛不就變成了妖怪?現在你就知道白毫,原來指的是發光的眉毛,光是白色的嘛!佛祖是要發光,發光才像佛祖,對不對?眉毛變成長長的把須彌山都捲起來,這就是姥姥嘛!所以"白毫宛轉五須彌",是說白色,事實上也是金色的光,遍照了所有的須彌山,意思是很廣大的空間。這就解釋通了。
所以我們學梵文,其實就是要看懂祖師的漢譯本,這才是我要說的重點。
-------------------------------------------------------------------------
我再舉個例子,大家都熟知的彌陀經,梵文的經題是:
Sukhaavativyuuha(小部的)
這個就是阿彌陀經的梵文經題。這部經同樣的經題,只是大的那部,就是"無量壽經"。
裡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就是這個經題那個單字。說起這個單字實在太重要了!多少人夢想要去那個地方:那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梵文怎麼說?
सुखावती नाम लोक धातुः
Sukhāvatī nāma loka dhātuḥ
大家記得喔!將來下一輩子要去這裡喔!
用梵文來翻譯,就是以安樂,安養為名的國度,鳩摩羅什這裡翻譯得,可以說是千古絕唱:就是極樂世界。坦白講,這個翻譯是超過了梵文那個單字的意思,可是這可真的是佛教徒的心聲啦!不是有首歌說:
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快樂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是不是?這個講的是凡夫的快樂,而印度呢,這個字也是講印度人的快樂。但是同樣的字在佛教裡面,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快樂了。你想,佛教徒的快樂是甚麼?不就是,和佛陀在一起嗎?有個地方,現在就要請你去參加佛陀的盛會,你去不去?當然去了!這是全體佛教徒的願望啊!和佛陀在一起,很快你就證果,這還不快樂?不是普通的快樂,脫離輪迴,哪裡是那麼簡單的快樂呢!你說,讓你來當翻譯大師,你要怎麼翻譯這個名詞才能表達你的感受?
這個國度呢!你如果翻譯成"快樂國",字面上來講也對,可是總覺得好像是去賭場和夜總會的感覺。那這樣子告訴你有個快樂國,我想你可能就會想起拉斯維加斯,還是澳門,甚且是濟州島吧!所以鳩摩羅什就乾脆翻譯成"極樂世界"。當然,過去確實有人翻譯成"快樂國"的,或是"安樂國",可是呢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完成以後,佛教裡只有聽說過"極樂世界"了。而且似乎也沒有人敢隨便亂用"極樂世界"這個名詞。
所以日本人也頂多敢寫"極樂台灣",也不敢說是"極樂世界"啊!
翻譯就是這樣,你要讀這種東西,一方面是用我們的心去想,另外一方面,你得站在翻譯者的思考來想,到底翻譯的人想要講甚麼?這就是我要說的事情。
-------------------------------------------------------------------------
實在講起來,真的無量壽經,是可以"正名"為"極樂世界經"。我覺得這可以更說明這部經典真正的旨意。梵本目前為止,沒有那部經的題目是AmitaBuddha經喔!我們會這樣命名,也是受了當初翻譯的大師影響,主旨說明是那尊佛稱為無量光無量壽的佛陀的經典。
再來有一個名詞,是法師解經最頭痛的地方,就是"出廣長舌相",這個問題。怎麼解釋呢?有人就拿出廣長舌是佛陀特有的相貌,那梵本是不是這麼說?
बुद्धक्षेत्राणि जिहवेंद्रियेण संच्छादयित्वा
buddhekṣetrāṇi jihavendriyeṇa saṃcchādayitvā
我整理一下: buddhe-kṣetrāṇi jihava-indriyeṇa saṃcchādayitvā
就是:佛陀 --淨土--舌頭--覆蓋。
就這麼幾個字。所以你就知道出廣長舌相,是照字面翻譯的,但是問題是佛陀是不是舌頭特別長?這就讓你聯想起無間道那個姥姥,就是個妖怪。你想佛陀是不是像妖怪那樣,把舌頭伸長到三千大千世界去?那你會不會覺得噁心?
其實這有一個重點的文字,鳩摩羅什沒有翻譯出來:就是indriya,這個字是因陀羅,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帝釋天。帝釋天就是我們中國講的玉皇大帝。這個字在梵文裡面意思是有帝釋天那樣的大"神力",把語言聲音傳得很遠很遠。所以從梵文翻譯過去的英譯本,就說明是speech,而不是舌頭。
再說,你想眼,耳,鼻,舌,身,意的"舌",是"舌頭"嗎?不是,是指"口業"對不對?這就對了,不然怎麼後面還會說:"說誠實言呢?",其實意思是,十方上下的佛祖是一起出聲幫釋迦牟尼佛證明,他所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再講,如果眾生看到佛陀舌頭那麼長,那麼大,會怎麼想?妖怪啊!對不對!再說,這樣解釋,就可以和後面的出誠實言,連起來。這就是文字上的脈絡。
--------------------------------------------------------------------------------
以下是轉貼整理自靜涵兄的貼文
雖然我口常出言不遜,多所得罪大家,這個我真心懺悔。但是都是為了佛教,大家多多指教。
確實解經,事實上,沒有我說的這麼簡單,大家知道,說文解字是初步的功夫。但是如果這一點都沒有做到的話,那就不要再往下說了,因為佛經名相本來是假名,是用世界的假名來說佛法的實相。可是你要是連假名都不了解,那實相就說不下去了。
要解"真空",才會產生"妙有"。
楊兄那樣的解經,其實是正確的。並不是錯誤的。只是眾生連一般的假名都不了解,當然也了解不了楊兄所說的東西。
再回到"白毫"那個話題,所以為什麼曾經有人寫書說:阿彌陀佛和太陽神有關?事實上,說有關,也是真的有關係。但究竟是甚麼關係呢?這個就要研究一下,阿彌陀佛祂的光芒,事實上,比太陽還要亮!但是地球上最亮的亮光,是從太陽來。所以拿太陽來比喻阿彌陀佛的亮光,這種關係,是可以的。但是你要說阿彌陀佛的崇拜是得自於印度太陽神的崇拜,這就可能說不過去了。
所以你講,大日如來,說這尊佛光明,用大日來形容。這也是說得過去,總不能說這是尊太陽神的如來,這就是說不過去了。因為這大日如來的梵文,我還沒研究,以後再細細講。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
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
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