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主題: 百論及與大智度論中"一"異"之對照
主題發表人:至欽(pork1234) 2007/11/08 10:15:24
梵名 Śataśāstra。凡二卷。印度之提婆(梵 Āryadeva,聖天)著於三世紀頃,婆藪開士注釋,鳩摩羅什(梵 Kumārajīva)於弘始六年(404)譯出。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冊。
本論內容繼承龍樹「中論」之說,以大乘佛教之空、無我等義理,破斥數論、勝論等外道之執見,如勝論派謂諸法為一又為異,數論派謂因果為一而因中有果等。全書包括︰(一)捨罪福品,(二)破神品,(三)破一品,(四)破異品,(五)破情品,(六)破塵品,(七)破因中有果品,(八)破因中無果品,(九)破常品,(十)破空品等十品。各品之首均有五偈,而於各偈文之後,皆附有提婆所作之短文,以及婆藪開士隨文所作之注釋。
據僧肇之百論序所載,漢譯本僅譯出原典前半十品,後半十品則未譯,題名「百論」,係因每品有五偈,二十品則成為百偈。然漢譯本未標明偈數,而梵文原典及藏譯本皆不傳,故原典之構成不明。又提婆另著有四百論,其大綱與本書一致,故或謂本書為四百論之綱要書,或謂四百論根據本書敷演而成。
又漢譯本有「百字論」一卷,被視為提婆所作,由後魏菩提流支譯出,即百論破神品以下之梗概,相當於西藏譯本「百字注」(藏 Yi-ge brgya-pa shes-bya-bahihgrel-pa),而此西藏本被認為是龍樹所作。要之,百字論究竟為提婆或龍樹所造,雖無定論;或亦可視為提婆所造,且在著述過程上,係與百論、四百論順次增廣,而形成此百論三部作。
本書多處出現數論派與勝論派之學說,乃至與勝論說關係密切之正理經本文,故對於三世紀左右印度哲學諸派之形勢,尤其是正理派之形成,提供重要之資料。本書在我國,與中論、十二門論並稱為三論,為三論宗之根本聖典。注釋本有多種,著名者為隋代吉藏之百論疏三卷
(佛光大辭典)
發表人:會腐爛的肉(pork1234) 2007/11/08 10:18:04
龍樹《大智度論》
辨「一」
【卷一】
答曰:若一與物一,若一與物異,二俱有過。
問曰:若一有何過?
答曰:
【1】若「一」、「瓶」,是一義,如因提梨、釋迦,亦是一義。若爾者,在在有一者,應皆是瓶;譬如在在有因提梨,亦處處有釋迦。今衣等諸物皆應是瓶,「一」、「瓶」一故。如是處處一,皆應是瓶;如瓶、衣等悉是一物,無有分別。
【2】復次,「一」是數法,「瓶」亦應是數法。瓶體有五法,「一」亦應有五法。瓶,有色有對;一,亦應有色有對。若在在一,不名為瓶,今不應「瓶」、「一」一!若說一不攝瓶,若說瓶亦不攝一。
【3】「瓶」、「一」不異故,又復欲說一,應說瓶;欲說瓶,應說一,如是則錯亂。
問曰:一中過如是,異中有何咎?
答曰:若一與瓶異,瓶則非一;若瓶與一異,一則非瓶。若瓶與一合,瓶名一者,今一與瓶合,何以不名一為瓶?是故不得言瓶異一。
問[曰]:雖[與]一數合故,瓶為一,然一不作瓶。
答曰:諸數初一,一與瓶異;以是故瓶不作一,一無故,多亦無。何以故?先一後多故。如是異中,一亦不可得。
------------------------------------------------------------------------
提婆《百論》
辨「一」
【破一品第三】
[答]今思惟有一瓶等。若以一有。若以異有。二俱有過。
外曰。有一瓶等。若以一有。有何過。…
[答]若有一瓶一者。如因陀羅、釋迦憍尸迦。其有因陀羅處。則有釋迦憍尸迦。如是隨有處則有一瓶。隨一處則有有瓶。隨瓶處則有有一。若爾衣等諸物亦應是瓶。有一瓶一故。如是其有一物皆應是瓶。今瓶衣等物悉應是一。…
復次一是數。有瓶。亦應是數。復次若瓶五身。有一亦應五身。若瓶有形有對。有一亦應有形有對。…
若有一成故瓶亦應成。以一故是名如一一切顛倒。(大正30,173b-173c)
【破異品第四】
外曰。汝先言。有一瓶異。是亦有過。有何等過。…
[答]若有一瓶異各各無。瓶與有一異者。此瓶非有非一。有與一瓶異者。非瓶非一。一與有瓶異者。非瓶非有。…
[問]瓶與一合故瓶名一[答]一瓶無故多亦無。先一後多故。…
數法初一。若一與瓶異。則瓶不為一。一無故多亦無
發表人:會腐爛的肉(pork1234) 2007/11/08 10:26:30
「瓶體有五法」,論中並無定義,今查尋意義相近的資料有:(1)《十二門論序疏》:「眾緣所生法,第二正明門體,就文為二,初偈次長行,此偈文約義包非是一意能盡,今略述之。一者、就破病為解釋,上半破外道義。外道執諸法有自性,如:僧佉(又名「數論SAMkhya」),五塵和合別有瓶體性,無塵為一。世師別有瓶法,與塵為異。勒娑婆別有瓶法,與塵亦一亦異。若提子別即瓶法,與塵非一非異。外瓶既爾,內總身亦然。今明瓶為眾緣所成,即無自性,若有自性,不假眾緣。故上半破一切外道,令一切外道藉因緣知外瓶內身悉皆是空故,從因緣門以入空。下半破內道義(二乘),內學之人乃不言眾緣和合別有實瓶,而有無性假瓶,是故今明若無有自性,云何有是法?故亦無假瓶,令內學人從因緣門悟假瓶空。」(2)《成實論》卷11〈滅諦聚初立假名品第一百四十一〉:「問曰:何謂假名?答曰:因諸陰所有分別,如因五陰說有人,因色、香、味、觸說有瓶等。
(參考自福嚴佛學院講義)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
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
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