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淨空法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淨空法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是否與因果報應相違背?

海潮音.JPG


 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是否與因果報應相違背?


   3461016313634377132.gif


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救助眾生於急難恐怖,雖然菩薩的願力宏深,但是否與眾生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相違背?這種解救是臨時改變受報的緣嗎?今後還會不會再現行?


 ap_F23_20100220095218982.jpg



答:佛教裏面沒有迷信,希望自己對於經教要深入。經教深廣沒有底線,真的是其深無底,其廣無邊,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去學習,生生世世都學不完。你明白之後才知道求觀世音菩薩,急難、恐怖的時候求觀音菩薩救助,是求誰?求自己。


自己能求菩薩這個心,那個心是真誠心、那個心是清淨心、那個心是慈悲心,這就救了自己,就把自己現前的業障化解,是這麼個道理。如果你要相信自心之外還有個觀音菩薩,那叫外道。自性觀世音,唯心解災難、消災難,這哪里是迷信!要不談這個,給你講真的原理,就是清淨心能化解一切災難,真誠心不受一切災難,慈悲心能化解一切毒害。所以念觀世音菩薩把自性的清淨、慈悲、真誠念出來,一切災殃就化解了,這是理,要懂得這個理,你就不會懷疑了。


你問將來災難還有沒有?怎麼會沒有?你一念迷了災難就來了,一念覺悟了災難就化解。你要想永遠沒有災難,念念覺而不迷,災難就永遠沒有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總的原則、總的依據。


ap_F23_20100709010557592.jpg


(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八十九 2008/2/29)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50066.htm)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老 實

card03-06.jpg  


  老  實


line57.gif


   《金剛經》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告訴我們:大乘佛法是在生活當中修學的。換言之,就是要教我們怎樣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過的是大智慧、大覺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


    念佛不能成就,就是因為不老實。不老實就是不會過日子、不會生活,糊裡糊塗的生,糊裡糊塗的死,這實在是非常的可憐,如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 


     有了般若智慧之後,明白了人生的真相,這就會老老實實、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了。誰能夠接受,誰就得利益;如果不能接受,不能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那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既然是造作罪業,來生必定還是在六道裡輪迴,無論修持怎麼好,如果不能出三界,都是沒有成就的。


    我們講《金剛經》的目的,就是為了勸導大家,教大家明白事實的真相,要死心塌地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金剛經》上所說的,乃至於世尊在廿二年中所說的《般若經》,就是為了教我們要看破、放下。為什麼「看破、放下」這四個字要講廿二年?試想,誰聽了之後他就看破了?他就放下了?聽是聽了,說是說了,依舊是看不破,依舊放不下。心裡面一天到晚還是胡思亂想,口裡面、行為上,還是一天到晚批評別人,不知道檢點自己,這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ap_F23_20100712121739536.jpg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淨空法師談夢境

淨空法師談夢境


    佛在大經裏面講,夢境有四種因緣會作夢,就是心會現夢境。


    第一種是宿業,過去生中所造的。有時候夢中夢的這個境界,從來也沒有見過,也沒有想到過,為什麼會作這個夢?這一生沒想到沒見過,前生曾經想過做過,你阿賴耶識裏頭有種子,種子起現行。諸位要曉得睡眠的時候,不如清醒的時候,清醒的時候,意志比較容易控制;睡眠的時候,意志不能控制。不能控制,所以在多生多劫之前的宿業,有的時候會現行,控制不住會現行,所以會作很多奇怪的夢,有這些夢境出現。


    那麼第二種是妄想,心散亂妄想會作夢。這個妄想的時候,我們也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道理。


    那麼第三種呢,有預兆的夢,就是未來的事情,明後天的事情,或者幾個月以後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你在夢中就出現了,是種預兆的夢。由此可知,三世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要不通三世,怎麼會預先有預兆呢?這個預兆就是未來的事情,怎麼未來的事情已經知道了?所以說是因果決定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第四種,鬼神入夢,鬼神來托夢,這個也是有因緣的。假如我們要是夢到過去的,或者是家親眷屬朋友,那地藏經上有,說得很明的。凡是夢到這些,都是他有困難,他有痛若的時候,想來求你幫助。那夢到這個,我們學佛的人知道,曉得這個情形。那麼到第二天,我們可以給他念一卷經,或者給他念幾百聲,念一千聲佛號,給他回向,這個就是對他幫助。那麼還有他好像非常看到貧窮可憐,愁眉苦臉的樣子,可以誦經;在鬼道裏頭,也可以燒一點紙錢給他,這個是鬼神入夢的。


    我在過去,好像是在大概總有事二十年前了,我有一個朋友,他來給我說,他說他夢到他的鄰居。那個鄰居也是他的同事,鄰居的太太過世了,他在一個星期當中夢過三次,看他很苦,問他要錢,求他幫助。他就很奇怪,夢中的時候,忘了作夢,也忘了他死掉了,所以他還給她講,他說你怎麼會問我要錢?你沒有錢用,應該找你先生要才對呀!他說我先生沒有錢,求他幫忙。夢醒的時候;他是個基督教徒,他先生是個基督教徒,所他基督教徒不燒紙錢的,她一定落在惡鬼道,才沒有錢用。所以他就來告訴我,他一個星期夢到三次,都來討錢。我就告訴他,你給他燒點紙錢;燒了紙錢之後,再夢不到了,可見得她是來求幫助的,這是鬼神入夢,求幫忙的。所以夢境有四種,這個四種因緣。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7615.htm)


ap_F23_20100914090258374.jpg 


sc-l.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

ap_F23_20100709120941873.jpg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


200871118162453165.gif



    初學佛,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個事情,別人向你請教,這佛講的是什麼?


    我曾經問過一個道友,這很多年前了,大概總是二、三十年前了,那個時候我們在台北景美圖書館。有一年過年,這些老同學到圖書館來拜年,有一位輔仁大學的教授他告訴我,他說這個學期,就是下面這個學期,在學校利用課外活動,他給同學們講一部《普賢菩薩行願品》,很難得。在台灣,大學生學佛的風氣很盛。我說,好事。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說我有一個問題問你,你回答我,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講的是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不能囉嗦,就一句話,四十九年講什麼?


    他想了五、六分鐘,沒有辦法,答不出來。他回頭問我,我說《般若經》上講的一句話,四個字,「諸法實相」,我說用這句話行不行?他想了想,可以,行。


    諸法實相,要用現代的話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古人用的文字簡單,四個字:諸法實相。真的!這是什麼?對於知識份子可以這樣說法,他明白,而且什麼?對於在佛法上已經入門的,這東西不是迷信。如果對於一般初學,沒有接觸過佛法的,這常常碰到,佛到底說什麼?那就得詳細一點給他解釋。佛經上有,真的,佛真是慈悲,教我們怎樣應付有這些疑問的人,佛經裏面有「六事明經意」,六樁事情,在《三藏法數》裏有,這個內容全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十六集)2010/5/21 檔名:02-039-0046  
(轉自學佛網:
http://big5.xuefo.net/show1_40651.htm)


 


sc-l.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0871118162453165.gif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既然有護法神,為何還會著魔?

ap_F23_20100709010557592.jpg 


既然有護法神,為何還會著魔?


  sc-l.gif


問:“有人學佛很認真,甚至於還講經說法,勸別人看破放下,還都講得不錯,真的是福慧雙修,照理說,應該都是有護法龍天保護著,為什麼還會著魔?這個事有方法避免嗎?”


  答:你說的這個情形,自古以來就有,實在講是相當不容易的。天臺大師講,天臺大師是智者大師,他寫的那幾個字我看過:“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能說,自己本身做不到,占多數,著魔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人,他有魔障。在《慈悲三昧水懺》裏面,連悟達國師都遭魔障;在《楞嚴經》裏面開頭就看到,阿難尊者遭魔障。想想原因在哪里?“能說不能行”。“能說又能行”,決定不會著魔。護法神只是從外面保護,你裏頭有心魔,心魔會勾結外面的魔,內外勾結,護法神也沒辦法。這個事佛在《楞嚴經》裏面講得很透徹,《楞嚴》裏面講五十種陰魔,內外我們要辨別清楚。念佛人有一個好處,至心念佛,一心稱念,一心就是至心,決定不會著魔。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我們也見過很多。著魔最主要的原因,喜歡感應、喜歡神通。我遇到過很多,我就問他:“是不是對於感應、神通很喜歡?”他說:“是的。”這是著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真正學佛的人不求感應、不求神通,念佛的人老實念,參禪的人老實參,魔就不得其便,這個道理要懂。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53)


  問:常常聽到念佛人著魔,頗覺生疑,佛何以不加庇他?(陳淑媛)


  答:魔由自心生,此定是念不如法,或是心不能淨所致。有此兩因,自於佛隔,何能加庇。然能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消滅,不能為害。此後功夫,因是反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也。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問:靜坐念佛的時候,忽然聽到聲音,心裏受到驚嚇,非常害怕。長期下去,是不是容易著魔?怎樣才能消除這個魔障?


  答:《楞嚴經》上世尊教導我們,魔境現前,完全不要去理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讀經上,不要理會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來嚇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他來嚇你,你不怕,他就沒有辦法,他就只好走了。看到有效果,他就惹你,找你麻煩了。所以不必畏懼,我們一心念佛就好,這個魔境自然就不見了。往年我在美國三藩市,有一位同修他遇到這個魔障,那是一般人都沒有辦法承受的。這個魔他現前,不是看不見的,看得見,樣子非常醜陋,氣味非常難聞,晚上半夜十二點他就出現,愈靠愈近。他看到這個魔來了,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佛號一句頂著一句不間斷,那個魔距離他大概三尺這麼遠的距離,大聲念。不念,他就靠近。念到天亮,那個魔就走了。過兩天,他又來了。他住的房子是鬼屋,這個魔告訴他,前世是他的冤親債主,是要來討命的。他每天念佛,別人勸他搬家,他不搬,他說:“好事情,不是他,我就不能用功念佛了。他天天來找我,我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一點都不敢鬆懈,他幫我大忙。”他不怕他,一句佛號頂住他,這個同修的確是非常勇敢,很值得讚歎。聽說以後他出家了。菩提道上,冤親債主變現的魔障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念頭要正,心地善良,決定沒有害人之心,決定沒有惡劣的行為。對於這一些魔障,不但能減少,或者在一生當中,再不會遇到了。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01


  問:一居士被附體,他一直以為佛菩薩附身,會不會?對於這一類居士,若是魔等附身,我等應遠離還是予以指正?他最初較相信師父,師父若予以指正,他決定按照師父的話去行。


  答:佛菩薩附身,這個事情很少。附身的時候決定也是說法,也是度眾生,完了之後決定離開,不會再來。要是常常附身,那就不是佛菩薩,決定是魔。


  問:他第一次聽他講的時候,他教他《彌陀經》、教他大勢至菩薩的偈子,就是在功課本上面。所以他一直認為是大勢至菩薩附體。


  答:也不一定是。鬼神,你跟他有緣,他學佛他也會説明你。這些事情《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這個就好;如果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就著魔了,佛來也是著魔。大乘經裏面佛告訴我們,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從什麼地方區別?著相就是魔,離相就是佛。如果你一切都不執著,魔也是佛;你要是執著,佛也是魔。你懂這個意思嗎?


  問:他在念佛佛號念不起來的時候,他會聽到空中有種音樂伴奏念佛的聲音。這個伴奏不是阿彌陀佛的佛號,而是提醒他,自己佛號聲提起來的一種音樂伴奏。


  答:剛才說的這個原則一定要記住,不管什麼境界現前,一概不理會,是好境界。佛在《楞嚴經》講,如果稍稍執著了,都是魔境界。魔境界是什麼?讓你生煩惱、生疑惑,讓你起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魔。你境界現前,妄想、分別、執著不生,你已經成佛了。你還分別這個、分別那個,執著這個、執著那個,把你的清淨心全部毀掉了。我們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把這兩句全毀掉了,這個道理要懂!


  為什麼佛菩薩不常常現前?常常現前,你一定生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常常照顧我,不常常照顧你們”,你不就起分別、起執著了嗎?所以佛菩薩不來是大慈大悲!你喜歡感應、喜歡神通,魔就得其便,魔就常常來示現,常常來跟你開開玩笑,常常來把你的清淨心擾亂,就這麼一回事情。這是事實真相,瞭解事實真相了,不管是佛也好,是魔也好,就照《楞嚴經》上所講的話,一概不知不理會,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都是好境界,不能保持清淨心就不是好境界。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80)


 


本文引用自:http://www.ptsfjw.com/hcy/show.asp?id=1233


 


200871118162453165.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0871118162453165.gif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我們知道要放下,為什麼就是放不下?

 我們知道要放下,為什麼就是放不下?


  sc-l.gif 


     經上這些話,我們聽得很習慣,也能說出來,可是不是自己境界。像《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可是我們在夢幻泡影、在虛妄裡還是把它當真實,還是不肯放下,麻煩在此地。


  


這個事情,我早年學佛向章嘉大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這是個哲學問題,知道難,做很容易。但是,真正知道你才肯做,那就是頓捨,一絲毫留戀都沒有。不但對現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留戀,人間天上,對六道沒有留戀,對十法界也沒留戀,真捨,那一捨就是,就成佛了。


  


我們對這個很清楚,可是怎麼樣?捨不掉,為什麼捨不掉?套佛門一句話說,業障很重,煩惱習氣斷不掉。章嘉大師講,還是沒有真明瞭,沒有真正知,你是知道一點點,沒有透徹,所以說知難行易,真正知道了,成佛是一念,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了。


  


以前我們也不懂一念什麼意思,好像懂得了,其實沒懂。這個一念,是彌勒菩薩跟世尊對話裡頭講的那個一念,從前我們不知道,現在才曉得。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這一彈指,就是那裡頭的一念,你說多快,那一念覺就成佛了。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可以說相當清楚了,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就是一念變現的,一念覺,這相就沒有了,真的你就回到常寂光。


  


什麼時候這個相又現前,那現前無所謂,現前與你自己的修證沒有干涉,眾生有感你有應,這一應就現前。雖現前,你在這個境界裡頭邊都不沾,也就是說,你絕對不會起心動念;凡夫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業,凡聖差別就在此地。


 


我們今天學大乘佛法,所以我很關心近代科學家他們的發現,他們用科學方法取得的證明,跟佛在經典上所講的是一樁事情,加深我們對佛法的信解。這個加深有好處,為什麼?幫助我們真正能放下。


 


譬如講物質現象,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從前沒說過的,物質的本質是什麼?他說是意念累積連續發生的幻相。他也是堅定的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樣的東西,我們今天是過分迷在物質裡頭。這一樁事情佛講得很多,講得也很清楚,但是我們是似懂非懂。


 


佛怎麼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不就是他講的意念的累積跟連續產生,不就是一個意思嗎?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三千年前佛就這樣說了。所以唯識學家他只承認唯識,宇宙之間只有唯識,沒有物質,你看,跟現在科學家講的一樣。這些人沒學過佛,沒有看過佛經,居然跟三千年前佛講的是一樁事情,用科學來證實佛法




既然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還有什麼放不下?身體放下了,不再執著,你身體裡面所有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為什麼?毛病從哪裡來的?貪瞋痴慢疑,你這全放下了,在佛法講,你的病根斷掉了。在情緒上,怨恨惱怒煩也放下了,人家怎麼欺負你,怎麼侮辱你、陷害你,你若無其事,沒有怨恨,更沒有報復,心平氣和,你怎麼會生病!


 


外面的誘惑,財色名食睡,根本就不動心,知道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帶不走的,邊都不沾,這是佛法。所以佛法,真正你要是依教奉行,對個人來講,你得大自在!這就是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我的時候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一切放下,得大自在。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性相、理事、因果通達明瞭,這個樂世間人無法想像的。我們念《論語》,開頭你看孔子有這種樂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世間法。真正做學問的人,倫理道德因果的修養,他心裡快樂,這個喜悅是從內心裡頭生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往外湧,不是外面刺激。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141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gPkswBSaBxbSdP_1zq44rA--/article?mid


 


 


sc-l.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淨空法師法語: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bb41472a8976.gif


 


 


   


淨空法師法語: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1.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什麼叫善?什麼叫不善?《觀無量壽經》上講的淨業三福,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我們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關鍵在此地。


 


2 第一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你一生念佛苦修,只是跟佛結個緣,這一生想往生很難!你做到了,生凡聖同居土有分。


 


3 如果再能做到第二善,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大概方便有餘土也能有分,品位就高了。


 


4 如果能三善都具足,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給諸位說,上上品往生!


 


5 佛常常在經上叫著善男子、善女人,叫別人不重要,有沒有叫到我?我是不是佛所叫的「善男子、善女人」其中之一,這很重要!


 


6 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具足信願行,以這個為標準。善惡的標準一定要知道,這與我們世間一般的標準大大的不相同。


 


7 《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凡是能深信切願、能依教奉行的,都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之人,這三個條件要是具足,你這一生穩當成就了。


 


8 什麼是善根?善根是你聽了之後能信、能解,你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相信,這是善根。


 


9 什麼是多善根?是聽了就真信,真正肯發願,真正肯執持名號,肯念佛,這樣的人就是多善根,善根成熟。


 


10 所謂善根成熟,就是他這一生決定成就!佛常常教給我們,善根成熟的人一定要幫他這一生成就。


 


11 善根不成熟的人,這一生不能成就,佛教我們,要幫助他成熟。


 


12 沒有善根的人要給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人幫助他善根增長,這些都是菩薩事業,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13 凡是善根成熟的眾生,我們幫助他加強信念,幫助他成就,我們把西方極樂世界的理論、方法、境界,詳細地介紹給他,使他信心堅定,發願往生。


 


14 總而言之,六道裏面所有一切的眾生,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後,能信能願、能執持名號,能對於這句佛號決定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多劫善根成熟。


 


15 什麼是福德?明瞭之後真正發願,老實念佛,這是福德。臨終時候頭腦清楚,這是最大的福德!如果我們善根福德具足,這肯定往生。


 


16 念佛是福,能夠真正發心念佛的人,可以說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德人,沒有人比他的福德更大!


 


17 什麼是因緣?第一個得人身,第二個生在有佛法的地方,第三個遇到善知識。


 


18 多生多劫有善根,這一生遇不到緣也不行。學道的人很多,退道心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多,關鍵就在此地。


 


 54789916.gif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23553.htm)


200871118162453165.gif


15.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

ap_F23_20091119075505414.jpg 


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


 15.gif


   世尊看到我們迷得太久、太深,因而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教導我們修行。「因修萬行,果圓萬德」,因眾生之根性無量,所以佛為眾生演說無量法門,順眾生之根性教學,眾生修學才容易成就。一切法門之中,第一方便、穩當、容易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本經教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與《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二無別。若眾生不能接受念佛法門,對其有疑惑,佛則再開其他方便法門。


 


  為何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佛說: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說盡了宇宙間萬事萬法之理。心能現相,相起變化乃心之作用,此心即是識心,也就是念頭。所以,佛教導我們念佛,念佛就作佛。《無量壽經》中又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明白此理,才會肯定念阿彌陀佛是第一,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才是真正念佛人。


  念佛法門是道共戒,圓滿具足一切戒律,所以不會犯戒、破戒。得禪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不如念佛所具足的圓滿清淨戒律。因為,念佛是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此乃真正大圓滿。


  佛教導我們修學念佛法門,要至心稱名、念誦。念誦就是讀誦大乘,而以讀誦《無量壽經》為第一。隋唐古大德說,一切經最後都歸結《華嚴經》,《華嚴經》歸結《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歸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結第十八願,即「十念必生願」。現在有人提倡本願念佛,本願特別著重在第十八願。完全依照第十八願念佛,能否往生?果能遵行,決定得生淨土。


  有人認為:「既然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就可以不必恪守戒律,反正臨終時念佛還能往生。」話雖沒錯,但臨終時有把握念佛嗎?頭腦能清醒嗎?我們仔細觀察,一些人臨命終時業障現前,一句佛號也聽不進;甚至一聽到佛號就生煩惱。這是我親眼所見。一生念佛,到臨命終時貪生怕死,不能放下,不願念佛,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本願念佛在理上講沒問題,事上就太難了!臨終往生是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才行。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極,勸勉我們不可存僥倖之心,否則最後必定落空。提倡本願念佛,捨棄戒行,此論似乎有理,事實上是完全錯解佛的本意,是在走險道!「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是故,我們惟有腳踏實地、認真努力地修學,臨終往生才有把握。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15.gif


佛像01.jpg 


sc-l.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sc-l.gif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本願念佛的真實義-淨空法師講述

 


本願念佛的真實義 淨空法師講述


  了因輯錄,傳淨居士校正


  二○○○年一月五日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報恩堂


 各位同學:


 大家好,悟道師送了一張條子,是南京理工大學同修請問:『最近有人傳「本願念佛」,不依淨土三經所說,只要信了就能往生,不用發願,也不用念佛。未深入淨宗之同學,聽了疑問重重。』恭請師父慈悲開示。


 這確實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是曲解了,會誤導許多同修,把這一生念佛往生的機會錯過,傳這些話的人要負因果責任。佛經裡面講的,必墮阿鼻地獄!『本願念佛』沒錯,他把意思完全錯解了。佛在入滅之前,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的狀況非常清楚,非常明瞭。《楞嚴經》清淨明誨章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經上所講的就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法弱魔強,眾生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


 我們淨宗同學一定要向佛學習,佛對這些人有耐心等待。我感覺到我們同學當中,有很多人熱心超過佛太多了,恨不得把這些眾生,通通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回過頭來認真反省反省,自己能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別人,佛經上常講:「無有是處!」大家常常聽說,聽得都耳熟了。『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要懂得,他跟佛沒有緣,沒有緣就是不信。不相信淨土三經所說,不能依教奉行,要去聽別人說這些話,這就是與佛沒有緣,他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


 1、本願是什麼?


 本願是什麼呢?


 本願就是四十八願。我們淨宗成立之後,就是依本願念佛。你看我們淨宗的課誦,早課是念四十八願,晚課是懺除業障。業障要不懺除,決定不能往生。這個法門雖說『帶業往生』,古來祖師大德說得太多了,『只帶宿業,不帶現行』。你現在正在造的這個業不能帶,帶是帶過去的;過去錯了,沒有關係,今天改正過來了。所謂是『不論過去,只論現行』,這是帶業往生的原理原則。現在還要造業,那就不能往生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本願,有人說本願就是第十八願,可是一般人沒有『深解義趣』!第十八願裡面,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其他四十七願少一個,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傳本願念佛的這位大德,懂不懂這個道理?


 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圓滿含攝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此。《華嚴經》我們雖然還沒有講完,大家也聽了不算少。《華嚴經》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懂得嗎?本願念佛是一即一切,所以它的功德殊勝;絕對不是說只依第十八願,其他四十七願不要了;四十七願落空,第十八願也落空了。第十八願是什麼呢?十八願是其他四十七願的總綱。所以這是魔說法,不是佛說法。


 世尊在滅度之前教我們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呢?淨宗第一經是《無量壽經》。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道場——東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修有一百二十三人。那時候淨宗經典只有一部,其他的都還沒有翻出來。廬山遠公的道場那麼多人,就依《無量壽經》,這一百二十三人穩穩當當都往生了。這個道場無比的殊勝莊嚴,所以我們要走古人的路,繼承古人。


 今人,清末民初印光老法師,許多同修都知道的。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老法師我們沒見到,他的《文鈔》流傳在世間,要好好去讀誦,依教奉行。我們今天走的路子,是繼承印光大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一生奉行老師的教誨;我親近他老人家十年,他不敢以師擔當,他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老師是誰呢?就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由此可知,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謙虛啊!老師教我要認真發心,讀誦《文鈔》依教奉行,這樣就是印光大師的弟子。


 我在各個地方勸導同修們,依《無量壽經》直截穩當作彌陀弟子。會集《無量壽經》的夏蓮居老居士,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如果不是佛菩薩再來,這一部經決定不能會集到這樣的完美。我們知道宋朝王龍舒作第一次的會集,魏默深在清朝作第二次的會集,都不圓滿!末法時期確實有會集的必要,所以感動佛菩薩來示現。你們不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就得利益。依照這個本子的教訓,修行往生,瑞相稀有的人,這十幾年來我們看到的很多很多,聽到的就更多了。你不相信,要聽別人的話,那有什麼法子呢?


 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誰都不能干涉誰,就看我們與阿彌陀佛緣分的深淺了。我們讀夏老居士的會集本,不必去問夏老居士這個人怎麼樣,用不著。看他會集的本子如法不如法?我們的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不是迷信,不是盲目。我將《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四種會校本,印成一冊,我提了一個書名《淨土五經讀本》;先後大概印了二、三萬冊。諸位同修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較,讓你從這個地方建立堅定的信心。然後你再仔細去觀察,依照本願念佛往生的有幾個人?有什麼樣的瑞相


 2、不發願,念佛不能往生。


《無量壽經》上講得多清楚,三輩往生基本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哪有不發願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不發願,念佛!』古人說過:『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沒有發願,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呢?你不願意往生嘛!求願往生,萬緣放下,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跟我們說:如果往生要想增高品位,一定要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行同佛行。心不像阿彌陀佛,願也不像阿彌陀佛,行為也不像阿彌陀佛,你縱然往生,品位很低;何況你根本就不能往生!我們要牢牢記往啊!


 在《觀無量壽佛經》中,韋提希夫人求生淨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應當怎樣修學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給他講解修學方法之前,先給他說明『淨業三福』,明白的告訴我們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無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怎樣用功修行,都不會成就。就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這個基礎的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親尊師』。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大孝子,都是老師最好的學生,《無量壽經》上直稱「如來第一弟子」!哪有(不發願)這種說法呢?這完全錯誤啊!稍稍頭腦清楚一點的人,都能夠辨別。如果連這個都不能辨別,我們的佛是白學了,這麼多年你聽經也白聽了!『淨業三福』就是佛行——諸佛如來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裡面。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是佛的行持。我們做到沒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常勸勉同修,要跟這五個科目去對一對,如果相應,你的行是正行;不相應,你的行是邪行,邪行不能往生啊!


 所以淨宗同修這五個科目,我們都寫在修行守則上訂定成一個小冊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違背了;念佛、發願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你那個願是假的、空的、不切實際的。我們發願回向,你拿什麼回向?空口說白話的回向不算數,你要有實際的東西拿出來回向。實際是什麼?實際是修行證果,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是我自己修行的真實功德,我用這個回向。你今天不發願,也不念佛,你怎麼能往生?


 


3、末法邪師多如恆河沙


『淨宗同修聽了疑問重重』,這些人無知、愚昧,可憐憫者啊!正如同往年美國陳健民居士,在世界上宣布說『帶業不能往生』,搞得全世界念佛人,人心惶惶;那是魔,不是佛啊!連周宣德那樣的老居士,信心都動搖了。我到洛杉磯他在機場接我,一見面就問我:『法師,現在有人講「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才能往生」,這怎麼辦啊?』


我當時就跟他說:『不去算了!』


他聽到我這話非常茫然;我看他,呆在那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就告訴他:


『如果不帶業,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


他還是聽不懂,我再告訴他: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已經是等覺菩薩了,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是不是叫帶業?』


他才醒悟過來——觀音、勢至全都帶業,不帶業的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


「經上沒有說帶業往生」


我說:『經上有沒有講四土、三輩、九品?』


『有!』


『如果不帶業,大家都是平等的,哪有什麼三輩、九品?』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依義不依語』,佛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這句話,給你講三輩、四土、九品,這個帶業的意思就圓滿了。你帶得多,你的品位低;你帶得少,你的品位高。哪有不帶業的道理?


 學佛人要開智慧,怎麼可以聽人家三言兩語就信心動搖、迷惑顛倒呢?你說這個人可憐不可憐?念佛念了一輩子,七老八十了,聽人家的謠言還會信心動搖,真是可憐啊!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法是經典;淨宗的經典是五經一論,要明白他的意思。


『本願念佛』有沒有錯?


 沒錯!


 什麼是本願?


 五經一論是本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在當中抽一句,那個不行啊!當中任拈一句,你要是懂得『一即是多』——一句就是五經一論的全部,這個行。你有這種功夫,可以。沒有這個功夫,乖乖的老老實實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學習,你還會有成就。凡是不如法的,曲解本願念佛意義的都是魔,魔怕你這一生成就,趕快拉你回來,把你送到阿鼻地獄,他歡喜啊!好,這個問題,我就給大家說到此地。


 


 m003.gif


baraline7.gif


amita-1.jpg  


 baraline7.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baraline7.gif


淨業三福:成佛的基礎

ap_F23_20100206085423200.jpg


  sn-l.gif


【淨業三福:成佛的基礎】


  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看到,韋提希夫人知道彌陀淨土的殊勝,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才能往生。佛沒有給她講往生的方法,先給她講「淨業三福」,你就曉得淨業三福重要!這三條十一句,佛在結論上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行證果、成佛都以這個為基礎,正因!就好像蓋房子,不管你蓋多大,不管你蓋多高,這是打地基,地基都一樣!三福就是三層地基,你怎麼個打法?我們才曉得所有一切佛法,菩薩修行證果都是從這個地方奠定的。


  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看到前面這二句,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都從這基礎上建立的;換句話說,一開頭是孝道、師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沒有師道就不能成就了,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佛法是以慈悲為本,你看看「慈心不殺」,統統落實在十善業。你怎樣盡孝、怎樣尊師、怎樣培養慈悲心?就是十善業。你能夠斷十惡修十善,這就是孝養父母,這就是奉事師長,這就是修慈悲心,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你才真正算得上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這個基礎,這四句真的都落實了,你信西方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真的世緣統統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求淨土,你能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因為淨業三福你只有一福,這一福能夠幫助你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還有另外一福(第二福),那你就生方便有餘土。這第一條是人天福。


  第二條是二乘福,聲聞緣覺,有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出家同學,我現在勸勉大家,我們具足眾戒,戒律很多,也不是我們這個業障深重凡夫能夠受持的,我們只取《沙彌律儀》,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具足這十條戒,具足二十四門威儀,你念佛往生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要真幹!再提升,三福圓滿具足。


  最後一條是大乘福,它前頭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對這個要深深相信。佛在大乘教裡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本來是佛,現在又念佛,你相信這個因果,你才能生實報莊嚴土。「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以上講的自行,末後一句是化他,自行化他,這是菩薩事業。


  所以這個十一句,三福統統具足,你要是修得好,真正能夠修因證果,你是往生西方世界實報莊嚴土,你沒有這個基礎不行。所以,信願行你有沒有具足基礎條件,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凡是學佛的同學,無論你修哪個法門,你修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以這個為基礎。


 


 


本文引用自:http://www.hwadzan.tw/knowbuddhism/2009-12-01/5.html


 m003.gif


baraline7.gif


amita-1.jpg  


 baraline7.gif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華嚴聖因精舍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地址Address: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電話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牟尼佛法流通網  牟尼佛法論壇  藏經閣


慈悲喜捨小站  摩尼網路世界  普光明殿


佛網大聯盟  般若小站  IBC國際佛法中心


baraline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