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常常聽到說要發菩提心,請問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請看: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03/勸發菩提心文白話淺譯.htm
釋大寬 合十 分享
附註:
1.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2.《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3.發菩提心真言:嗡 菩提 吉打 母得叭 達牙彌 (三遍)
招職 招聘 找工作 Jobs,UCan教育部就業平台,青年就業接軌方案,就業服務處,就業補給站,hope生涯資訊網,行業職業就業指南e網,518求職網,yes123求職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Indeed 求職搜尋引擎,就業情報站,104人力銀行,全國就業e網,1111人力銀行。十大熱門求職網站。求職網站 Top 10。
請問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常常聽到說要發菩提心,請問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請看: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03/勸發菩提心文白話淺譯.htm
釋大寬 合十 分享
附註:
1.菩提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2.《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3.發菩提心真言:嗡 菩提 吉打 母得叭 達牙彌 (三遍)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稱為六即佛。據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卷上載,
六即佛即:
(一)理即佛,又作理佛,指一切眾生。蓋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之理,與諸如來無二無別,皆即是佛,故稱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又作名字佛。指或從善知識處聞知,或從經卷中見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之人;此等之人,於名字中通達解了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故稱名字即佛。
(三)觀行即佛,指既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進而依教修行而達於心觀明了、理慧相應(即境智相當)、觀行相即之人;此等之人,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言行一致,以證此位,故稱觀行即佛。此位分為五品位,即:隨喜品、讀誦品、說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
(四)相似即佛,指於前述「觀行即」位中,愈觀愈明,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淨,斷除見思之惑,制伏無明之人;此等之人,雖未能真證其理,但於理彷彿,有如真證,故稱相似即佛。此位分為十信位。
(五)分證即佛,又作分真即佛。指分斷無明而證中道之位;無明之惑有四十一品,由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位,漸次破除一品無明,而證得一分中道。
(六)究竟即佛,指斷除第四十二之元品無明,發究竟圓滿之覺智者,即證入極果妙覺之佛位。此六佛雖因智(悟)情(迷)之深淺,而有六種之別,然其體性不二,彼此互即,故稱為「即」。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牟尼佛法流通網 http://www.muni-buddha.com.tw/
慈悲喜捨小站 http://tw.myblog.yahoo.com/dakuan00/
藏經閣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index.htm
發表主題:請問師兄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主題發表人:妙吉祥(JS1999)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detail.asp?Pid=822&tohit=1
常聽人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那殺豬的每次殺完豬就把刀子一扔,殺豬的何日可成佛?是不再拿起屠刀的那天嗎?
發表人:乘誗(kimiwu) 2009/11/18 18:34:44
屠夫決定不殺那頭豬,在當下屠夫對豬而言就是具足佛心的菩薩。而不是放下屠刀就能成佛,如果是這樣,大家就不用學習佛法,先去應徵屠夫過幾天再離職就能成佛啦~。
發表人:釋大寬(dakuan00) 2009/11/23 16:09:31
這句話其實是有根據的,出自於禪宗及涅槃經,
不過,涅槃經講的是{於賢劫千佛中成佛},
而禪宗講的是頓悟成佛{若頓見真性,即一念成佛。}
相關資料如下: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八
廣額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豈有許多忉忉怛怛來。日用應緣處。纔覺涉差別境界時。但只就差別處。舉狗子無佛性話。不用作破除想。不用作情塵想。不用作差別想。不用作佛法想。但只看狗子無佛性話。但只舉箇無字。亦不用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則境界也差別。佛法也差別。情塵也差別。狗子無佛性話也差別。間斷處也差別。無間斷處也差別。遭情塵惑亂身心不安樂處也差別。能知許多差別底亦差別。若要除此病。但只看箇無字。但只看。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數。是實是虛。若作虛實商量。又打入差別境界上去也。不如一刀兩段。不得念後思前。念後思前則又差別矣。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六
是故靈山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數。
宗鏡錄卷第十七
又如涅槃經云。屠兒廣額。日殺千羊。後發心已。佛言。於賢劫中成佛。諸大菩薩。及阿羅漢疑云。我等成佛即遠劫。廣額何故成佛在先。佛言。欲得早成者。即與早。欲得遠成者。即與遠。若頓見真性。即一念成佛。故知利鈍不同。遲速在我。可驗心生法生。心滅法滅矣。以三界無別法。但是一心作。一切境界。皆因動念。念若不生。境本無體。返窮動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時無失。悟時無得。以無住真心。不增減故。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迦葉復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羅名曰歡喜。佛記是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來不記尊者舍利弗目犍連等速成佛道。佛言善男子。或有聲聞緣覺菩薩作誓願言。我當久久護持正法然後乃成無上佛道。以發速願故與速記。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九
波羅奈國有屠兒。名曰廣額。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如來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況復佛也。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九
大王。舍婆提國有旃陀羅。名曰氣噓。殺無量人。見佛弟子大目犍連。即時得破地獄因緣而得上生三十三天。以有如是聖弟子故。稱佛如來為無上醫。
釋大寬 合十
發表主題:轉貼-安世高大師的啟示
主題發表人:乘璦(sheng6877)
安世高大師的啟示
安世高大師(約西元二世紀),安息國人,名清,字世高。係安息國(今依朗)太子,博學多聞,信仰佛教,後讓位給督父,出家修道。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西元 148 年),行經西域諸國,而來到我國洛陽,從事譯經的工作,至東漢靈帝建寧三年(西元 170 年)共二十餘年。其翻譯的經典,義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說是佛經漢譯的創始人,也是將禪觀帶入我國的第一人。
安息國太子傳奇
安世高年幼時,即以孝行聞名全國,稟性聰敏仁慈,又勤奮好學,因此,精通各國的典籍,對於天文、地理、醫藥、異術,沒有不通達,甚至還擅長飛禽走獸的語言。
有一天,安世高走在路上,仰頭看見一群飛翔的燕子,忽然轉身告訴同伴說:「燕子說,等會兒一定有送食物的人來。」不久,他的話果真應驗了,眾人都感到非常奇異,一傳十、十傳百,安世高俊逸的美名,遍傳整個西域。
安息國王逝世後,安世高更深深地思惟人間苦空無常的道理,更厭惡色身的繫縛,以及世界國土的危脆,對於榮華富貴,都視為敝屣。服孝之後,就讓王位給叔父,專心致志出家修道。
安世高出家之後,精進不懈,於是博通經藏,尤其擅長阿毗曇學,並常常諷誦修行禪經,能窮盡其中的奧妙。不久,便四處雲遊,度化有緣,歷經許多國家,最後來到我國。他的才華、悟性高人一籌,凡是聽聞過的事物,皆能通達,居住在我國,很快即通曉華語。於是,他展開翻譯佛經的工作。
千里跋涉償宿債
安世高的前生是出家人,當時有一個同學,瞋恨心特強,托缽乞食時,若施主不稱合自己的心意,往往心懷瞋恨。安世高(前生)常常對他訶責和勸諫,但是同學總是本性難移,依然我行我素。經過二十多年,安世高(前生)向同學告辭:「我必須到廣州,了結宿世的業力。你於明達經藏和精進不懈兩方面,都遠超過我,但是你的本性容易發怒瞋恨,死後一定會投生為醜惡的形體。如果我得道成就,一定來度你。」
安世高(前生)剛到廣州,正是寇賊作亂的時候。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少年,唾手拔刀說:「真逮到你了!」安世高(前生)微笑著說:「我過去生虧欠你一命,所以千里跋涉,特地前來償還宿債。你現在非常地忿怒不平,這本來就是過去生所積存的怨氣。」於是,安世高(前生)伸長脖子挨刀,沒有絲毫恐懼的樣子。那位少年揮動快刀,也沒有絲毫遲疑,迅速地殺了安世高(前生)。
街道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沒有不心驚肉跳的。
安世高(前生)的神識,回到安息國,投生為安息國的太子,此時,即安世高。
共亭神廟美少年
安世高遊化中國,完成譯經的工作,已經是東漢靈帝末年,此時關雒的局勢紛擾不安,於是安世高決定到江南,臨行時說:「我應當途經盧山,去度化昔日的同學。」
共亭湖旁有一座神廟,廟裡香火鼎盛,神祇具有強大的靈感和威力。經商的船隻,只要向廟神祈求平安,在煙波浩瀚的湖面,都能夠獲得神祐。曾經有些人向廟神祈求翠竹,但廟神沒有允許,那些人竟然隨意盜取,船隻方才開航,馬上翻船,而竹子飄回原處。從此,凡是在共亭湖航行的船隻,沒有不敬畏廟神,每每具足供養禮拜一番。
安世高來到共亭湖,同行的三十餘艘船隻,他們全部備禮到神廟祈求福祉。共亭湖廟神藉著廟祝宣說旨意:「船上有一位修行的沙門,你們延請他到廟裡來。」眾人非常驚愕,慌慌忙忙到船上請來安世高。
廟神對安世高說:「我與你前生都是出家學道,我喜好布施,但是生性常發怒瞋恨。今世成為共亭廟神,周圍方圓千里,都是我所統治。因為前生布施的功德,所以今世奇珍寶玩非常豐厚;也因為前生瞋恨的罪業,所以今世墮落為神靈。我現在看到曾經是同學的你,實在悲欣交集。我的壽命已經快要結束,假如在共亭湖死亡,那麼我龐大醜陋的形體,必定將污染清澈的湖水,因此我決定在山西的草澤間待死。然而我深怕死後難免會墮入地獄,現在我有絹布千疋,還有許多珍奇寶物,希望你代我立壇修法、營造塔寺,使我能夠投生到善道!」
安世高說:「我特地前來超度你,為什麼你不顯現原形呢?」
廟神說:「我的形體非常醜陋,如果現身,眾人一定很恐懼。」
安世高說:「你儘管現身,眾人不會責怪你的!」
於是,廟神從床座後面,探出頭顱。原來是一隻大蟒蛇,龐大的身軀,令人無法測察牠究竟有多長?大蟒蛇游行到安世高的膝邊,安世高對牠念誦梵語讚唄,大蟒蛇悲淚如雨,須臾間隱身不見。
安世高取得絹布寶物,向廟神辭別而去。當舟楫颺帆出發,大蟒蛇又現身在高山上眺望,眾人向牠揮手,牠方才黯自離去。
安世高所搭乘的船隻,一帆風順到達豫章(今江西省),立即取出廟神的絹布寶物,來建造佛寺。
自從安世高離開後,不久廟神大蟒蛇便死亡。黃昏時,有一位美少年,登上船板,長跪在安世高面前,並接受安世高的祝願,剎那消失無蹤。安世高告訴同船的人說:「剛才出現的美少年,正是共亭廟神,他已經捨離醜惡的蟒形了!」
從此,共亭神廟不再有靈驗的事跡。後來人們在山西草澤中,發現一隻巨大的死蟒蛇,頭尾全身合計數里之長,傳說那地方即今江西潯陽郡的蛇村。
因果報應不虛假
安世高超薦大蟒蛇以後,又到達廣州,尋找前生殺害自己的少年。
當時的少年,已經是白髮皤皤的老人,乍見安世高,有著似曾相識的感受,但總想不起來。安世高對老人述說數十年前償命的事,並追敘多生以前的業緣。此時,二人冤恨已消,握手言歡。
安世高說:「我還有殘餘的罪報,現在我應當趕往會稽(今浙江省),來償還過去世的命債。」
老人察覺安世高必定非泛泛之輩,又聆聽因果循環的道理,不覺跪下來向安世高懺悔罪業。
老人追隨著安世高往東遊化,終於到達會稽。剛剛進入市鎮,恰巧遇到一片打殺的亂事,霎時只見滋事者誤打安世高的頭部,安世高即刻倒地身亡。
老人親眼看到如此的業報,又憶起往日親身執刀報仇的情景,不覺毛骨悚然,深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老人從此精進學佛,並現身說法,敘述親身的因果經歷。凡是聽到安世高的業緣故事的人,沒有不悲慟惕勵,對三世因果的道理深信不移!
轉貼自: 《牟尼佛法流通網》《牟尼佛法論壇》: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detail.asp?Pid=831&tohit=1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 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發表主題:居士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主題發表人:會腐爛的肉(pork1234)
有大德問:我們在家居士在家裏念佛,如果要達到一心不亂、念佛三昧、自性清淨心,幾乎不可能?
答:一心不亂,任何人都可能。所謂不可能是什麼呢?不能長時間。短時間都可能。
比如說,我們念阿彌陀佛,聽清楚當下就達到一心不亂。假使我們一分鐘維持不了,我們一秒鐘一心不亂總做的到吧。
要是臨命終時,能一秒鐘一心不亂──得往生;如果辦不到,六道輪迴。
阿彌陀經: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其人即得往生。持念佛名,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我們如果一天一心不亂,那沒問題,一定往生。一個小時一心不亂還能夠往生,一分鐘一心不亂也得往生。什麼時候?臨命終的時候,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所以說你臨命終的時候,一秒鐘一心不亂也得往生。
如果你始終不能得到一心不亂,不得往生。
阿彌陀經這段說的很明白了。
不管在家出家,上根人可以七天一心不亂,鈍根人也可以一天一心不亂。
所以在家居士也可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念佛不斷,就得往生。根據這個道理,十稱佛號可以往生,三稱一稱也得往生。
轉貼自: 《牟尼佛法流通網》《牟尼佛法論壇》: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detail.asp?Pid=830&tohit=1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 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介紹給諸位大眾。
佛陀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在法會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請問佛陀道:「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團中,忘記自私,忘記小我,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對眾生要絕對慈悲,絕對仁愛,這也是我們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學道的信徒很多,出家而接近社會做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關於他們如何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懇求佛陀指導開示!」
佛陀慈祥的微笑著,很歡喜的回答道:
「阿那律!你所說的是實在的話,你所問的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可於晝夜,至心誦念,……」
這就是佛陀講說本經的因緣。
星雲大師以精采生動的文字語言,分十個章節為大家講說這一部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大家可以在以下網址享受閱讀好書的快樂: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03/bdzj/bdzj.htm
如果您讀這本書之後有所體悟,也歡迎您到以下的網址分享您的讀書心得: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Detail.asp?Pid=813
敬祝大家 解行並進 福慧圓滿
釋大寬 合十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牟尼佛法流通網 http://www.muni-buddha.com.tw/
藏經閣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index.htm
倒茶弟子本周(10/26-11/1)讀書會研讀心得報告~~
一. 請問我們為什麼要修「禪定」呢? 修「禪定」的目標在哪裡?
因為我們起心動念迷而不覺,修「禪定」就是為了要自心清淨,由迷轉悟,明心見性。
二.請問您自己會如何去修「禪定」呢?
我會依阿彌陀經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修禪定,其他的不要想那麼多,不要讓自己亂了修行的心。
三.請問您修「禪定」的過程中曾經遇過什麼困難? 您是如何解決的呢?
對於真正的「禪定」不了解,曾經「眾裡尋他千百度」,後來醒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現在的感覺則是「眾裡尋他千百度,得來全不費功夫~」經上及祖師大德該說的都說的很詳盡了,剩下的就是一切靠自己了。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牟尼佛法流通網 http://www.muni-buddha.com.tw/
慈悲喜捨小站 http://tw.myblog.yahoo.com/dakuan00/
藏經閣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