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金剛經 - 殊勝佛教經典。佛經助印免費結緣流通 Sutra Wiki

金剛經 - 殊勝佛教經典。佛經助印免費結緣流通 Sutra Wiki



《金剛經》殊勝佛教經典。免費結緣流通 Sutra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中國佛教裡面,《金剛經》是一部非常殊勝、非常感應、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的佛經寶典。
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在一間客店聽人讀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即開悟。後來在五祖弘忍大師座下,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徹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從此,金剛經取代了達摩祖師所傳的楞伽經,成為禪宗明心見性最重要的一部佛經寶典。
《金剛經》云:「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所以說,誦持金剛經可以獲得極大的福報,自古以來,因為讀誦金剛經獲得感應、增福延壽的人那是多不可數。
牟尼佛法流通網 恭印流通的 《金剛經》,紫金色的封面上有一圈梵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底部則有一梵文「般若無盡藏真言咒輪」,有特別殊勝的加持力,不論是讀誦經典,或是將法寶供奉在佛桌上,都能特別感應護法龍天的慈悲護持。

殊勝加持《金剛經》,免費流通與大眾廣結法緣,不限海內外,欲索取者,只要email:
dakuan00@yahoo.com.tw  釋大寬法師
註明你的姓名、地址,我們就會郵寄給你。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金剛經封面ok.png                       金剛經封底ok.png



釋迦牟尼佛像ok.png                       韋陀菩薩ok.png


般若無盡藏真言ok.png


 金剛經經文ok.png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文殊講堂 助念佛號 免費佛教音樂mp3下載 (助念往生儀軌) buddha wiki







文殊講堂 助念佛號 免費佛教音樂mp3下載
(助念往生儀軌)

佛教音樂免費下載 Mp3 Music
Free Download

文殊講堂 助念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mp3

此佛號Mp3 經過剪輯,內容為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佛號 15分鐘,「阿彌陀佛」四字佛號25分鐘,一共是40分鐘。  
唸佛結束後,可以加誦 阿彌陀經,往生咒,以及開示,然後再唸佛40分鐘。  因為,臨終時處於亂心位,而且無始劫來的冤親債主很多都會現前,除了平常修行的功德外,最需要的是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以化解無形的業障,超度無形的冤親債主,才可能有身心柔軟、安詳自在的往生瑞相。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殊勝度亡三咒輪》免費結緣流通 - 送給亡者最好的禮物

《光明真言咒輪》因為用於度亡有特別殊勝的功德,所以與《尊勝咒咒輪》及《大寶廣博樓閣
善住祕密陀羅尼咒輪》,三者合稱為《殊勝度亡三咒輪》,在臨終助念時將《殊勝度亡三咒輪》放在亡者的胸前,可以加持亡者業障消除不墮三惡道! 土葬者可以放在胸前隨著亡者下葬,火葬者則可以放在骨灰罈裡,放在骨灰的上面,然後把骨灰罈的蓋子蓋起來就可以了。

用紙帛等書此諸真言,置亡人屍上或骨上甚妙,偈云:「真言梵字觸屍骨,亡者即生淨土中,見佛聞法親授記,速證無上大菩提。」

《殊勝度亡三咒輪》可以說是送給亡者最好的禮物了,讓亡者在隨業漂流之際,藉由十方諸佛的慈悲願力及咒輪法寶加持之力,能夠光明滿身,蓮花托體,往生淨土,早證菩提!

《殊勝度亡三咒輪》三張一套,經過開光加持,免費流通與大眾結緣,不限海內外,欲索取者,只要email

dakuan00@yahoo.com.tw  釋大寬法師

註明你的姓名、地址、需要的套數,我們就會郵寄給你。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圓寂 Chung Tai Zen Temple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釋大寬法師 Master Dakuan

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圓寂 Chung Tai Zen Temple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釋大寬法師 Master Dakuan

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圓寂 Chung Tai Zen Temple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惟覺老和尚,於2016年4月8日晚上10時31分,世緣報謝,安詳示寂。惟覺長老一生弘揚禪宗正法眼藏,接引有緣以「禪」安心、淨心、明心,啟建道場,安僧度眾,功德難量。
在此 恭請 十方佛子 一起念佛 迴向: 祈願 惟覺老和尚,乘願再來,廣度群迷!
南無 法界藏身 阿彌陀佛 Namo Amita Buddhaya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恭請
惟覺老和尚圓寂。虔誠念佛 回向祈願文
https://www.facebook.com/wiki.dakuan/posts/1171652119525602
惟覺老和尚 生平傳記 (中台禪寺)
http://www.ctworld.org.tw/chan/master.htm

助念佛號-文殊講堂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六字轉四字 Mp3

助念佛號-文殊講堂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六字轉四字 Mp3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名言、在於、是什麼?(終極答案) Google Yahoo Facebook

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名言、在於、是什麼?(終極答案) -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名言、在於、是什麼?(終極答案) life wiki

生命的意義? 你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你有自己的標準答案嗎?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終極答案,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由 釋迦牟尼佛 徹底參透了。
佛陀悟到了人生究竟的真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可以具足莊嚴的三十二相、無量無邊的智慧與神通,圓滿「常、樂、我、淨」四德,以現代簡易的名詞來說,就是「永恆、快樂、自在、美好」。

也歡迎大家在此留言分享,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慈悲 智慧 Mercy Wisdom | Facebook Pages Wiki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Google Yahoo

慈悲 智慧 Mercy Wisdom | Facebook Pages Wiki -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慈悲 智慧 Mercy Wisdom

慈悲是一條用來把人心 貫串在一起的金鍊,有著化敵為友,轉剛為柔的神奇力量。

如果我們沒有智慧,所有圍繞於我們四周的事物都將會成為苦的根源。

發自內心的慈悲,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它是一種無聲而重要的力量。

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礎上。

判斷自己遠比判斷他人困難,
如果你能正確判斷自己 ,
就是一位具有真正智慧的人 。

生命是自然之賜,
但美麗的生活,
則是智慧之賜。

認識自身的缺點,
是一個人最高智慧的表現。

我們在面對一個十分不受歡迎的人時,
最須要長養慈悲,
這是真正下功夫來改變
理性和感性的最佳時刻。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出現佛教,
這也是佛陀被稱為天人師的原因,
因為他教導所有眾生脫離苦。

琳琅滿目的各色飲料,
充其量只能給生活增添些滋味,
淡而無味的白開水,
才能陪伴我們一生。

愛護生命、保育生命
是每個人與生俱來,
不容破壞的天賦。

真正的喜樂,
來自欣賞與尊重他人的存在。

令人人發自心之智慧,
悟自心之常樂,
故吾人之自心,
即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之阿彌陀佛。

修行是開始於內心的柔軟、
願意接受和適應。

情感像吹動帆般的風力,
理智則是把持方向的舵手;
沒有了風力便不能前行,
失卻了舵手便會迷失方向。

只要認真過生活,
每一個日子都可能意義非凡,
每一個明天都充滿無限希望。

諸佛菩薩就有如一個磁場,
我們要變成一塊磁鐵,
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
而相應的條件就是
慈、悲、喜、捨。

懷怒難入菩提道,
故應修恕而慈悲,
大覺不由別處得,
惟依忍耐能獲之。

不納智者之忠告,
猶如大海小舟,
失去方向。

生命的主宰,
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智慧,
而內心深處的智慧,
是由放下開始做起。

「幸福」就是一種內心的安寧、
平衡以及對生活滿足的感覺。

唯有堅忍謙遜的人,
才能沉著地面對一切,
能見理透徹、能見事真切,
因為真正的強者,
能當自己性情的主人。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
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
仁者隨緣而住,
亦只是吸取智慧而
不迷失於他物之中。

一位具有愛心的人,
滿眼所見盡是驚奇與生命的喜悅。

若以愛做為世間的角度,
愛的下降點為情,
情的下降點為慾,
其最低點就是佔有。

除去那些惡的,長養善的,
這不過是修行的一部份而已。
到最後,我們必須超越善和惡。
最後會有一個包容一切的解脫,
和一個來自愛與智慧
自然流露的無欲之心。

所有的不幸,
都是走向未來的踏腳石。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生命本來就很單純,
若我們硬把它想得很複雜,
那也會形成一種負擔。

就算我們知道自己無法
擁有全部的智慧與才能,
但這絕對不能成為
我們對世界毫無貢獻的藉口,
即使最細微的頭髮,
也會在地上留下影子。

學會掌控心靈的人,
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
具備這種能力,
也就相當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對真理誠實奉獻的生命,
是一種淡泊坦然的生命,
我們因之所能得到的最大回饋,
就是智慧。

自己心中的平靜與喜悅
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其它的都只是平日與人們
共存的無益問題罷了。

身體老化的現象,
我們無法使它做任何改變,
但是,我們所能提昇和美化的,
就是這顆心。

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
就必須培養健康寧靜的心靈,
否則就會被激烈的
功利波濤襲捲漂流,
成了漂泊無垠的難民。

人生觀、歷史觀、宇宙觀、
生死觀等都是心的產物,
如果總是從負面的角度
去判斷事情的狀況,那麼,
我們的心會永遠貧瘠。

心原本是平靜的,
一離開這個平靜,
焦慮和煩惱便會立即生起。
如果我們徹見和了知這個煩惱,
那麼,心便能再次回復平靜。

快樂的秘訣,
並非從事我們喜歡的事,
而是喜歡我們必須完成的事。

在你的內心裏,有一塊磁鐵,
可以吸引真正的朋友,
那塊磁鐵就是「無私」,
也就是處處先為別人著想。

唯有信任別人,他們才會付出忠誠 ;
唯有尊重別人,他們才會懂得自愛,
並彰顯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們所有的感覺,
將被吸進內裡轉化成正見;
那些感覺就變成了使智慧生起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