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晚上念經後精神變好睡不著怎辦?

發表主題:晚上念經後精神變好睡不著怎辦?   


 


主題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4 23:28:46 


 


不知各位大德有沒有這種經驗:就是晚上念經持咒後,精神會變好,好得睡不著,以往是會拿書看,但不知是否老了,最近常常半夜三,四點自動醒來,長期睡眠不足下來,有火氣大頭痛的現象,雖然中醫生有幫我開安眠降火氣的藥,但都沒效,請問各位大德有這種情形時要如何解決呢?


 


 


 


發表人:聖定(ccj70336)   2008/09/05 06:03:18 


 


妙羽居士您好:


若是身病服大悲咒水即可。(補充一下:男性須再配合戒淫百日)


若是因研經讀教而生妄念至使難眠,麻煩就大了,近觀師姐喜研經讀教,雖有善根卻非利根之人,由其是六祖壇經更是初學者不該看的書,初學之人該多看因果的書(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分別善惡報應經、安士全書、地藏經、玉曆寶鈔、十善業道經...),聖賢的書(弟子規、孝經..)


 


學佛者念佛而不明教理是否遺憾? 


念佛修持,如服藥然。能明教理,如備知病源、藥性、脈理。再能服藥,所謂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藥,亦可愈病,亦可以此藥,令一切人服以愈病。祇取愈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藥性、脈理,為憾也。


 


學佛的人有什麼通病?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外,別無有能滿其所願者。世有多少聰明特達之士,專以研究大乘經論為志事。而於此最簡便最圓頓之法,返淺近視之,而不肯修。蓋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詳思佛力之叵測,以故棄佛力而仗自力。自負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實。返遜愚夫愚婦無知無識者橫超三界,高登九蓮。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沈淪莫出,豈不大可哀哉。此世間學佛者大多數之通病。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即為淨土助行。然淨土五經,其功德亦不亞于金剛經。所寄之經書,宜詳閱光所作之序,則其大義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讀之,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


 


◎看經論,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須多看。急躁不能凝靜,必難得其旨趣。後生稍聰明,得一部經書,廢寢忘餐的看。一遍看過,第二遍便無興看。即看,亦若喪氣失魂之相。此種人,均無成就,當力戒之。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孔子乃生知之聖,讀易尚至韋編三絕。以孔子之資格,當過目成誦,何必又要看文而讀。故知看文,有大好處。背誦,多滑口誦過。看文,則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吾人當取以為法。切不可顯自己聰明,專尚背誦也。當孔子時無紙。凡書,或書於木板,或書於竹簡。亦竹板也易之六十四卦,乃伏羲所畫。六十四卦開首之彖,乃文王所作。每卦之六爻,乃周公所作。此外之上經彖傳,象傳,下經彖傳,象傳,並乾坤二卦之文言,及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所謂十翼者,皆孔子所作。若約字說,孔子所作者,比文王周公所作,當多十餘倍。而孔子讀文王周公之易,竟至將編書之熟皮繩,磨斷過三次,可以知讀之遍數不可計也。吾人能以孔子之恒而讀佛經、持佛名,必能以佛之言之德,熏己之業識心,成如來之智慧藏也。


阿彌陀佛


 


 


發表人:山野牧童(bg955955)   2008/09/05 09:49:59 


 


妙羽大德您好:


晚上誦經持咒,精神變好,睡不著,依末學經驗有下列幾種情形:


1.因誦經持咒,精神專注而上提,可於功課後打坐,持觀世音菩薩聖號(您比較適合),注意力放在


丹田,想像聖號經由丹田,下傳播至座下大地....此持聖號約三五分鐘即可。


2.取一淨地(約三尺見方),右繞經行,要慢,持觀音聖號,注意力放在經行的足部,想像每一歨地


上浮起一朵蓮花撐起,約略4~5,即可。


3.依梵網經,睡前,誦偈曰(以時當寢,當願眾生,心無掛礙,身無動亂。)然後,,21..(觀想


圓光攏罩全身,身體每個細胞從頭到腳都放鬆。(如清涼地菩薩加持,全身清涼)


功課提起精神,課後要放下.......


僅供參酌.....阿彌陀佛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5 12:17:38 


 


山野牧童師兄,謝謝,我會試試看的


 


光鑫師兄,<六祖壇經更是初學者不該看的書,初學之人該多看因果的書>原來我不能看六祖壇經哦,可是我已再看第二遍了,還愈看愈好看,比以前看的小說漫畫有意思,現在您卻說不能看,那金剛經是不是也不能唸了,只能唸阿彌陀佛了~~不然~我再去租些小說打發時間好了~謝謝哦~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5 12:47:51 


 


  淨空法師在一本<淨業三福講記>書說: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禪宗叫明心見性,淨土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家的明心見性,兩的宗派用的名詞不相同,教下叫大開圓解.不管怎麼說都是一樁事,知道後才曉得<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禪宗及至密宗都是佛所傳下來都不能毀謗,如有毀謗是毀謗三寶,這就是犯戒,菩薩戒裡頭<自讚毀他>自己讚嘆自己,誹謗他人,這是重罪;所以要認清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系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系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毀三寶,這樣所修功德都抵掉,甚至還抵不過~


  那麼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不同的宗派法門呢?<要讚嘆>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每個人修學法門都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些善知識接見,對於自己修學的法門非謙虛,都說我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能修這法門,比不上其他大菩薩,他們的智慧,德能都超過我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5 12:56:29 


 


  這是自己謙虛,讚嘆別人,尤其是在不同道場參學.佛門有句話:<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要互相讚嘆,佛法就興了


  ~這是我昨天看書的哦~


淨空法師說的跟師父講的意思一樣吔~<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莫有分別心,所以,性.相.台.賢.禪.淨.律.密等不管何種宗派,只要是佛傳下來的法都要讚嘆哦~阿彌陀佛~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5 13:06:47 


 


自我學佛來已半年未看小說,漫畫~剛好趁機去看個過癮~六祖大人~對不起了~聽說您的<壇經>我還不能看~我要去休息輕鬆了~886~


 


 


 


 發表人:佛光普照(168168000)   2008/09/05 14:39:44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人:jack(jackpower)   2008/09/05 17:37:31 


 


晚上睡不著跟我一樣,就是卡到陰,可以去收驚,就很好睡


 


 


 


發表人:聖定(ccj70336)   2008/09/05 18:28:15 


 


妙羽居士您好:


<六祖壇經更是初學者不該看的書>


解釋一下免的其他大德看了會誤會,淨空法師說他在年青初學佛的時後也是看六祖壇經,後來淨空法師的老師們聽了搖搖頭,法師的老師們的意思是六祖慧能是上上根性的人,大徹大悟的人,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所以初學者不要學慧能大師。


 


<金剛經是不是也不能唸了>


如果您看任何一部經都有辦法,恭恭敬敬一字一句慢慢的看仔仔細細的看,看的時後不要去悟經上面所說的意思,然後這部經能每天都要照著這個方法去看,長時熏修下來會得定,這才是看經得最大利益的做法。


如果您想悟解這部經,那一定要有大善知識來講解,決對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去悟解這部經,否則會認誤為悟。


一起心動念解悟經義的話就錯了,會落入第二念第三念,很難得到第一義的般若。


 


<初學之人該多看因果的書>


這是因為研經讀教有個很麻煩的地方,沒有善知識來教很容易走錯路。佛經沒有過失,但讀經的人卻有過失,讀經人的過失在於誤解佛的意思,實在說過失的根本是無明。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廣設多法是為了接引初機,但這個時代最終還是以淨土為歸。


<華嚴經>是公認一切佛法的根本,經末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其他法身菩薩去極樂世界。


其他的法門的修學是[信、解、行、證],要出離六道非徹證不可,但淨土法門的修學是[信、願、行],完全不必親證就可以出離輪回,因此從事上比較很喜歡用[易行道][難行道]做比較。


淨空法師說他過去曾經跟修禪的法師大德接觸過,法師到對方做客,看到別人無論是參禪、讀教淨空法師都很歡喜也很讚嘆,聽到禪宗的許許多多的事情淨空法師都很歡喜也很讚嘆。後來有人問法師說既然修禪這樣好您怎不修,法師老實回答說他自己不是上根性的人,沒辦法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什麼是篤信因果? 


又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為,與其所不當為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跡,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文鈔三編卷四 


 


為什麼說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鈍根之士?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總持法門。但有專念自佛,專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專念自佛者,如諸經中,深窮實相,以期悟證,乃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達此一切法,當體全空,親見本具妙真如性。及禪宗看念佛的是誰,並各種話頭,以期親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者是。此於四種念佛中,名為實相念佛焉。專念他佛,有三種念法。一觀想,謂依十六觀經作觀,或專觀白毫,或但觀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觀廣大法身,及具觀十六種觀。二觀像,謂對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此三種念佛,法雖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願,方可與佛感應道交,方可決定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此四種念佛,唯實相念佛,諦理最深,然頗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參究照察之力,別無他力補助。若非宿根成熟,則悟尚不易,何況實證。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儻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必於現生親證念佛三昧,臨終決定往生上品。縱根機陋劣,未證三昧,但以信願持佛名號,如子憶母,常時無閒,迨至臨終,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唯此是賴。否則但種來因,難得實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心佛兩彰,而復雙泯時,則實相妙理,覿體顯露,西方依正,徹底圓彰。即持名而深達實相,不作觀而親見西方。攝機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鈍根之士,大暢如來出世之懷。以故從上知識,多皆注重於持名一門,此念他佛之大致也。至於自他俱念,即所謂禪淨雙修者。有以專看念佛的是誰,以期明心見性,不以信願求生為事者。雖似禪淨雙修,實為有禪無淨。既無信願,莫由仗佛力以帶業往生。儻未到業盡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是知禪淨雙修,唯具深信願者方能得益。否則固不如專致力於持佛名號一門也。(文鈔續編卷下彌陀聖典序民(二十年))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09/06 15:18:36 


 


淨空法師到對方做客,看到別人無論是參禪、讀教淨空法師都很歡喜也很讚嘆,聽到禪宗的許許多多的事情淨空法師都很歡喜也很讚嘆;有人問法師說既然修禪這樣好您怎不修,法師老實回答說他自己不是上根性的人,沒辦法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淨空法師,這麼有修行的人到別人道場也這麼謙虛讚嘆別人,真是我們的最佳學習典範~淨空法師~弟子覺利頂禮讚嘆之,阿彌陀佛~


 


 


 


發表人:edward(edwardhung)   2008/09/06 16:21:34 


 


分享經驗


自己曾做功課時昏沉,做完功課回向後精神百倍...想睡時才發現無法睡著..想腳底是好方法..將氣機往下沉..但較適用打坐後氣聚於上半身的時候,若非打坐功課..有個好方法試試..就躺下後用心來想念心經,我通常二次心經就不醒人事...


 


但若是3-4點醒來..我之前有一段時間每到4點一定醒來.或是突然跳起來..後來才知道其實是護法神要您起床精進了..莫再貪睡了...該加油了..否則跟不上進度了...


就這般..參考..凡事放輕鬆...點點滴滴累積..就會逐漸進步..加油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人:jack(jackpower)   2008/09/06 16:26:50 


 


edward師兄那個是鬼不是護法神啦!


 


... ...


 


轉貼自: 《牟尼佛法流通網》《牟尼佛法論壇》: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m-detail.asp?Pid=29&tohit=1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請問什麼是顯教? 什麼是密法?



發表主題:請問什麼是顯教? 什麼是密法?


 


主題發表人:符芳俊(FFChun)   2008/10/20 00:40:25 


 


想請教各位師兄,什麼是顯教?什麼又是密法?兩者的差別是啥?


 


 


 


發表人:佛光普照(168168000)   2008/10/20 14:29:58 


 


自言語文字上明顯說出教法者,稱為顯教;若秘密說,不可由表面得知者,則稱為密教。


 


 


 


發表人:佛光普照(168168000)   2008/10/20 14:38:55 


 


密教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顯教而言,謂大日如來所說之金胎兩部教法也。是為法身佛內證之境界。深密秘奧,故云密教,又為對未灌頂人不許顯示之教法,故云密教。二教論上曰:‘法佛談話,謂之密藏,言秘奧實說。’又曰:‘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謂之密教。’日本東密於此密教立事理二密。見理密條。


 


 


 


密教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的內證真言教法,因其文其義,秘密難曉,故稱密教。又因是對未灌頂的人不許顯示的教法,故稱密教。


顯教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術語)真言宗判一切之佛教為顯教密教之二,總釋尊所說大小乘之契經為顯教,大日所說之金胎兩部為密教。見顯密條。


 


 


顯教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顯明易懂的教法,是二教之一。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10/25 16:00:27 


 


南無阿彌陀佛~


 


 


 


 


 


 


轉貼自: 《牟尼佛法流通網》《牟尼佛法論壇》: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m-detail.asp?Pid=61&tohit=1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觀音靈感真言破譯





發表主題:觀音靈感真言破譯   


 


主題發表人:陳祥偉(ike42ws)   2008/10/12 18:06:28 


 


六字大明咒(歸命紅蓮寶)


 


【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


 


歸命 世間自在 圓滿


 


請參考【大乘精舍印經會】於中華民國六十九年九月所印之《佛學之基礎》一書第五十一頁,有關此觀音靈感真言之來源及感應事蹟可供參考。其文如下:


 


 


 


夷堅甲志曰:張孝純有孫,五歲不能行,或告之曰:頃准甸間一農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觀世音名號不輟,遂感觀音示現,因留四句偈曰:


 


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


 


農夫誦偈滿百日,故病頓愈。於是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齋戒持誦,不兩月,孫步武如常。兒後患腿足者,誦之皆驗。


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云,


 


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


 


凡人來問者,輒書與之,皆於後書贈以之中四字,無有不如意,了不可曉。


 


 


 


發表人:伴僧常染俗(ike42ws)   2008/10/12 18:08:05 


本咒在華夏為夢授咒


巧的是西藏也有此傳承唷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10/13 08:00:33 


請師兄指導:觀音靈感真言的唸法,謝謝~


 


 


 


發表人:xzs0330(xzs0330)   2008/10/13 16:41:46 


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


随喜赞叹观音菩萨哦


 


 


 


發表人:佛光普照(168168000)   2008/10/14 07:34:17 


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 


随喜赞叹观音菩萨哦 阿弥陀佛


 


 


 


發表人:伴僧常染俗(ike42ws)   2008/10/15 15:40:39 


http://www.siddham-sanskrit.com/s-sanskrit2/ChuaBTuan/Guan-yin-lin-kan.htm


此處有羅馬拼音請參考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10/16 18:21:15 


O3 ma5i padme h9m. Mah2-j#2na cittot-p2da, cittasya na-vitarka, sarv2rtha pra-siddhaka【成就一切義】, na-pur25a【無古】na-pratyutpanna【無今】. Namo loke0var2ya sv2h2. 


 


O3 ma5i padme h9m.【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Namo loke0var2ya sv2h2. 


 


請問各位師兄,有誰知道這要怎念???? 


 


 


 


發表人:伴僧常染俗(ike42ws)   2008/10/17 01:07:32 


現在梵文都已用羅馬拼音


當初看不懂望洋興歎


求觀世音菩薩之後


竟然巧識印度華僑居士


便喜出望外的勤勉向學


現在大部份的拼音大概都會念了


 


lotuslovesakura@hotmail.com


這是愚拙的msn


有緣碰面再獻聲擾亂您耳根囉


 


 


 


 發表人:妙淨(yeu7746)   2008/10/18 11:50:21 


半僧常染俗老師,可否請您將譯音寫下,讓大家都能看著唸又或您可錄下音來,寄給師父,請他老人家放在分享版中給大家下載~南無觀世音菩薩~


 


 


 


發表人:伴僧常染俗(ike42ws)   2008/10/21 12:14:19 


http://tw.myblog.yahoo.com/cundi-guain/article?mid=112610&prev=-1&next=112609


 


http://tw.youtube.com/watch?v=Is18N5XPSZE  觀音靈感真言唱誦


 


這裡就有啦 不用我瞎攪和


不過要注意的是 林教授有些音輕重不分


 


ka是ㄍㄚ 台語的"" 他念咖


ke是ㄍㄟ 台語的"" 他念k


 


要注意唷


 


 


 


發表人:满(268002020)   2008/10/25 08:17:35 


Om mani padme hum!


Om mani padme hum!


Om mani padme hum!


 


 


發表人:满(268002020)   2008/10/25 08:25:08 


O3 ma5i padme h9m. Mah2-j#2na cittot-p2da, cittasya na-vitarka, sarv2rtha pra-siddhaka【成就一切義】, na-pur25a【無古】 na-pratyutpanna【無今】. Namo loke0var2ya sv2h2. 


 


O3 ma5i padme h9m.【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Namo loke0var2ya sv2h2. 


 


—————————————————————————————————————————


译文:


Om mani padme hum!Maha-jvana cittot-pada ,cittasya na-vitarka,sarvartha pra-siddhaka na-purana na-pratyutpanna .Namo lokesvaraya svaha. 


Om mani padme hum!Namo lokesvaraya svaha. 


 


应该就是这个了,最近一直在找有关这个的信息,总结出的规律,仅供参考·····


 


 


 


 


 


轉貼自: 《牟尼佛法流通網》《牟尼佛法論壇》: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m-detail.asp?Pid=51&tohit=1


 


{以上文章是{牟尼佛法流通網}{佛法心得討論版}的內容,該文章內容概屬主題發表人各自的見解,並不代表本人或本網站之立場或見解,本人或本網站也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與否佛法心得討論版  版主  釋大寬  比丘 合十}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造十種習氣惡業之因,感六根交互受苦之果報。)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 (節錄)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云何十因。阿難。


一者、婬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摩觸,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床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二者、貪習交計,發於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三者、慢習交陵,發於相恃。馳流不息,如是故有騰逸奔波,積波為水。如人口舌自相綿味,因而水發。二習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熱沙、毒海、融銅、灌吞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我慢,名飲癡水。菩薩見慢,如避巨溺。


 


四者、瞋習交衝,發於相忤。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鑄氣為金。如是故有刀山、鐵橛、劍樹、劍輪、斧鉞、鎗鋸。如人銜冤,殺氣飛動。二習相擊,故有宮割斬斫,剉剌槌擊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見瞋,如避誅戮。


 


五者、詐習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繩木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長。二習相延,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檛棒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奸偽,同名讒賊。菩薩見詐,如畏豺狼。


 


六者、誑習交欺,發於相罔。誣罔不止,飛心造奸。如是故有塵土屎尿,穢汙不淨。如塵隨風,各無所見。二習相加,故有沒溺騰擲,飛墜漂淪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菩薩見誑,如踐蛇虺。


 


七者、怨習交嫌,發於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瀝,柙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鴆酒。


 


八者、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諸業,發於違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執文籍。如行路人,來往相見。二習相交,故有勘問權詐、考訊推鞫、察訪、披究、照明、善惡童子,手執文簿辭辯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惡見,同名見坑。菩薩見諸虛妄遍執,如臨毒壑。


 


九者、枉習交加,發於誣謗。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磑耕磨。如讒賊人,逼枉良善。二習相排,故有押捺搥按,蹙漉衡度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謗,同名讒虎。菩薩見枉,如遭霹靂。


 


十者、訟習交諠,發於藏覆。如是故有鑑見照燭。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


 


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烊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燄。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茅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沈沒。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三者、嗅報招引惡果。此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踊出,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如是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衝味,則能為餒為爽。衝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瀝擊碎身體。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燄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挂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裂身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茅,驅入城門,向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釋大寬 合十 分享


 


http://www.muni-buddha.com.tw/p2-detail.asp?Pid=690&tohit=1